金一南笔下的长征立体巨画(续五十四)
该书下册第578-594页,是本章第三节《山丹丹花开》。
其中第579-580页写道:
9月17日,红军陕甘支队攻占天险腊子口,打开北上门户。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林彪亲到四团指挥,四团团长王开湘则亲率两个连从腊子口
右侧攀登悬崖陡壁,摸向敌后……
开路先锋一军团,确实无坚不摧!
阎西山为共产党做了一回情报员。(9月18日,甘肃岷县哈达铺休整,七八月间天津《大公报》登载阎西山关于陕北赤化的讲话)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34年10月10日长征开始,战略目标由最初的湘西、到
黎平会议的川黔边、遵义会议的川西北、扎西会议的云贵边、两河口会议的川陕甘、俄界会议的“与苏联接近的地方”;一直到榜罗镇会议,终于确定为陕北。一年来无数牺牲和奋斗,不尽实践与探索,战略目标的选择最终完成。
其中第581-589页写道:
这个终于找到的落脚点,正在发生一场大规模肃反。
1935年9月1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了陕北,与陕北红二十六军组成十五军团。
敌人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被粉碎了,根据地内部的分歧也开始了。
政治方面的分歧则有历史渊源。领导陕北地区斗争的有两个党组织: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陕甘边特委批评陕北特委执行了立三路线,是左的错误;陕北特委批评陕甘边特委是右倾机会主义。
两个特委,一个(陕北特委)有中央驻北方代表支持,一个(陕甘边特委)有陕西省委支持。
9月17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随二十五军来的鄂豫陕省委在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中共中央代表团,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
9月21日,中共陕甘晋省委发出指示,决定建立政治保卫系统,颁布赤色戒严令,实行肃反。
鄂豫皖(1932)的肃反经验就是用刑。刑讯之下,很快就招出了刘志丹、高岗等13人。(当时鄂豫皖苏区流传一段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保卫局找谈话。”被保卫局找去谈话的人,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轻则被关,重则被杀。)
再审,又招了,被审人用刑后都讲刘志丹、高岗等人是反革命。
面对肃反运动一天一天扩大,红军里军心浮动,谣言也乘机传播开来(说徐海东的二十五军是假红军)。
情况并不很明之时,肃反决心下得过快,情况已经很明显了,结束肃反则前忧后虑,踌躇不决,(陕甘晋省委书记)朱理治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不仅被说成是王明在陕北的代表,阴谋陷害高岗、刘志丹,还说他拒绝迎接北上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历史证明:刘志丹、徐海东,都是中国革命的大英雄。
其中第590页写道:
在肃反问题上,毛泽东也有深刻教训。主要是(1930年)江西苏区打AB团。
三万人的一军团竟然“破获AB团四千四百人以上”,肃反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其中第593页写道: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时,剩下7200人,当时红十五军也是7000余人。和中央红军会合后,徐海东马上把全军都交给毛泽东指挥;这一点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涛依仗人多枪多,向党闹独立,企图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鲜明对照。(徐海东晚年仍然当选九大的中央委员,关键是毛泽东的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