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老!我们回忆知青年代,虽然吃过一些苦,但“良药苦口”,是对年轻地我们的磨练 ,犹如大热天吃些苦味蔬菜(苦瓜之类),对身体有好处。回忆往事,它不是如烟般地会自然消散。 往事其实 还真有味道,每个人的往事是各人“秘制的酱菜”,别人是品不出个中滋味的。
一,起程
1969年3月1日,江苏无锡市近四千名初高中未毕业的年轻人在西门桥堍的码头上登上了一长溜运猪用的60吨铁驳船,船仓里铺着一层稻草。我们要到的目的地是还不知道在那个天涯海角的苏北沿海的一个叫着“淮海农场”的地方。因为之前听到的消息是要把我们68届学生送到荒无人烟的内蒙古戈壁滩去插队,我们和我们的家长着实惊慌了几个星期。后来说是到苏北农场里去,据说农场马上会组建成“生产建设兵团”,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家里成分不好的学生还不让报名。
一只船上安排两个班级的男生或女生,大概40人左右,学生们在船上各自铺上自己的被褥后,因为今后可以脱离家长的管束,和同学们在一起,大家有说有笑,还感到很高兴。运河两岸和西门桥上站满了来送别的家长、亲戚、兄弟姐妹。桥上和沿岸彩旗飘扬,树上挂满了关于“上山下乡”的宣传横幅,还有锣鼓喧天!
上午9点钟左右,岸上的高音喇叭喊了“船马上要起航了,请还在船上的送行的家长离船登岸!”这时候,船上的学生和岸上的家长一齐哭起来,大声的反复的嘱咐,挥手、挥手绢道别。
我们当时才十八、九岁,男生哭的人不多,船起航时,一部分女生嚎啕大哭起来。我们男生还取笑女生“哭什么?!这些个小姑孀!”
船队渐行渐远,我们的知青生涯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