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 我的第二故乡(一)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山下的水利工地上快要收工的时候,杨社长派人到工地找到我,直接把我带到了公社的办公室。
刚跨进门,杨社长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我们现在正式通知你,国家根据建设需要,今年在我们公社招工,在全公社所有的知青中,你是第一个,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吧。小伙子,从明天开始,抓紧时间办好调动手续,几天以后,你就可以离开我们这里了。”
一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被惊呆了,站在那里楞了好半晌,是啊,整整两年的知青生活,就这样毫无预兆地突然结束了。我现在终于领悟到,这就是前些天队长曾向我提起的好消息,终于在今天,真真切切地降临到我的眼前。我总算可以回城了。
两年来的磕磕碰碰,七百三十天的风风雨雨,犹如刀斧石刻般历历在目,一幕幕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的眼圈开始湿润了。招工回城。下乡两年来,我们日日夜夜魂牵梦绕所期盼的,不就是这四个字吗?
招工回城。盼星星盼月亮,七百三十个日日夜夜,我所期盼的不就是这句话吗?当它犹如梦幻一般,突然间成为现实,呈现在我眼前,降落在我的头上。说真的,刹那间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甚至我还在怀疑,这会儿是不是在做梦,但这的的确确就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眼看水利工地就要完工了,多少无法衡量的友情都涌上心头。在遇到困难心情不顺畅的时候,曾经多少次想到过的是,一分钟也不愿在这里再呆下去,恨不得马上就离开这里。我曾经也有过多少次数不清的的赌咒发誓;一旦离开这里,不论做什么工作,哪怕是在街道上打扫厕所都要得啊,只要能永远不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不管干啥子工作都可以。现在而今眼目下的我,真的就要离开这里了,反而倒是增添了几分惆怅和依依不舍。
此时此刻的我,脑海里不断地浮想联翩。周部长打断了我的思绪,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份文件袋交给我,我打开了文件袋,从文件袋里的各份表格里,我看到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给我做出的书面鉴定。
杨社长从他的办公桌上拿起了一份表格交给我:“鉴于时间关系,你就不要来来回回地跑趟子了,马上就在这儿填。”
我立正站好,毕恭毕敬接过这份空白表格,站在杨社长的办公桌前,接过周部长递过来的一支钢笔认真地填写,不大一会儿功夫,表格填写完毕,我挺直腰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立正,双手捧着,交出我刚刚填写完毕的招工登记表和自我鉴定表……
我走出了公社的办公室,欢快地蹦跳着跑出了公社的大院。在返回小木屋的这一路上,我的心情特别兴奋,……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上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
这一路上,我嘴里一直反复不停地哼着这支的欢快的歌,甩动着异常轻快的双腿,连蹦带跳地小跑步,兴致勃勃地跳跃着,踩在弯弯石板路的每一块青石板上,早已经忘记多少天来的疲劳和饥饿。
下乡两年来,我经常披星戴月走在广阔无垠寂静的田野上,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曾经多少次在暗地里抱怨过,赌咒发誓过永远再也不到这儿来,恨不得立刻马上离开这儿。
此时此刻的我,终于能在几天以后,就可以离开这儿了,现在我走在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今天才能第一次体验到,罗坝公社的夜景竟然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抬头望着天空,一轮皓月悬挂在天上,漫天的星斗闪烁着微弱的光亮,预示着明天又是艳阳高照;看看四周,这里的青山绿水到处洋溢着无限的柔情眷意;就连我脚下这条弯弯曲曲的冰冷的石板路,此时此刻显得格外温暖;
路边的小溪水依然如故地打着小小的漩涡,卷着雪白的浪花,永远唱着那首欢快的歌,向着青衣江奔腾而去;石板路两旁不时飞起了一片片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它们发着微弱的绿色亮光,围着我欢快地上下翻飞起舞着。
此刻的皎月仿佛视乎显得特别的大,严冬里的月光照在身上也许会给我增添一些温暖,璀璨的群星眨着眼睛正在向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与两年前我下乡刚到罗坝那年冬天相比较,同样是寒冷的冬天,我现在感觉到:此刻的周围,山山水水都是那么充满柔情,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眼下的冬季依然是寒冷的,脚下的石板路面上起了霜冻,脚踩在青石板表面咔咔作响。
由于我这一路小跑步,从脚底到全身上下都感到热乎乎的。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心情格外高兴,轻松愉快地跑了五里多的石板路和田坎小路,脚下的鞋帮和裤脚上竟没有沾上一点儿泥点。
我甩动着轻快的脚步,急速走过三堰口的青石桥,绕过桥头那棵巨大的黄果树,回到了生产队的田坎小路,穿过一大片麦苗地,登上那十几步台阶,走近我的小木屋。
我习惯地从衣兜里掏出那把钥匙,刚准备开门,在静悄悄的黑暗里,周围突然出现了好几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把我团团抱住了。
只听见队长连声说道:“手脚轻点,不要把人吓到了。”
他接着问道“小石还没有吃夜饭吧?”
说真的,都快半夜了,我忙碌了整整一天,从早上起床忙到现在,还真还没有吃过饭,现在是真饿了。
两年以来,尤其是近八个月里,特别是今天,在此时,我第一次感到肚子真的是饿了。
队长连声说:“今天晚上你也不要做饭了,我们都还没有吃饭,晓得你要走,就要离开我们了,大家一起多摆一会儿龙门阵.”
我当时深受感动,二话没说就跟随着一起他们来到队长家里。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谈天说地,一起谈论着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设想,不知不觉的谈到了天亮……
几天以后,我办完了所有的调动手续,带着简单的行装,踏着小木屋前的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离开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四川省洪雅县罗坝公社光荣一队。杨队长和生产队的所有乡亲们,再见了;汪乡长,再见了;中秋院工地突击队的伙伴们,再见了;再见了我的小木屋,再见了公社的杨社长和武装部的周部长,再见了,公社的全体知识青年战友们。
从我所在生产队的小木屋到公社街上有五里多的石板路,两年里我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此刻觉得我走的很快,好像没有用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又觉得我走的很慢,五里多的石板路越走越长,好像一直没有尽头,永远也走不到头。我仿佛已经看到远在成都的父母正依着房门期盼着我早点回家呢。再见了,脚下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
当我坐在木制渡船上,双手抚摸着黝黑发亮的船舷,俯瞰着永远流淌着急流的青衣江,随着渡船上船工们撑蒿动作的不断变化,船头和船尾在江面上慢悠悠地转变着方位,不停地变换着位置,缓慢地横渡着两三百米宽江面的青衣江。